当前位置:首页 > 试剂知识 > 新闻公告 > 艾科试剂:资深专家分享样本库建设实战经验- 1月14-15日相聚上海

艾科试剂:资深专家分享样本库建设实战经验- 1月14-15日相聚上海


 
来源:http://www.aikeshiji.com
By : 艾科试剂   |  2015-12-28

随着高通量测序、组学、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与转化医学成为国际医学健康领域的重要概念。我国的生物样本库建设也蓬勃发展,其中注重临床研究的疾病样本库和流行病研究的人群队列样本库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会议在前两届生物样本库和临床应用论坛的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将重点聚焦:国内生物样本库建设现状;样本库存储;大数据与疾病;质控及管理;协同与临床应用;健康管理;临床研究应用等热门话题。生物谷将邀请来自医院临床、高校和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生物样本库建设及应用领域的发展进行探讨和交流。

现在小编带领大家抢鲜预览出席大会的嘉宾风采和部分精彩摘要:

狄文  教授 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

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仁济医院南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其临床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作为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的成员,狄文教授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的诊治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心脏病监护中心吸引了华东地区许多患严重心脏病的孕妇前来就诊,效果显着,中心多次获得上海市卫生局表扬。狄文教授的临床特长还包括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疾病及妊娠合并症等。

演讲题目:妇科肿瘤样本库平台:迈向肿瘤精准治疗

范建得  所长、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

台湾省人,获得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法研究所所长,商法方向学科带头人。

在台湾地区法学界,范建得教授在多个学术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如对公平交易法的研究,对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制度的比较研究,对生命伦理与法律的整合研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法律议题的研究等。

范建得教授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或SSCI收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着作20余部,完成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等机构的委托研究课题70余项,并获发明专利多项。

自1990年代起,范建得教授就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学界与科技法学界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与郑成思教授发起建立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论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方向:生物科技法、能源及自然资源法、生物银行运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

演讲题目:台湾生物样本库的建设与伦理治理

李锦军 教授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主要从事肝癌干细胞、耐药机制、肿瘤相关基因功能、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Hepatology、PNAS、Cancer Res、Int J Cancer、Carcinogenesis、Oncotarget、Mol Cancer Res等杂志上,以第一完成人申报17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11项已授权)。任Hepatology、Cancer Res、Oncogene、Stem Cell Report、Oncotarget、Int J Cancer等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演讲题目:细胞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及转化医学应用

演讲摘要:本讲座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细胞样本库标准化的意义;2)细胞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的要求;3)细胞系的质控;4)原代细胞培养;5)细胞系芯片及其应用;6)细胞系样本的保藏和专利申请;7)商品化细胞库简介。以便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同行、尤其是年轻的科技人员参考。

傅松滨  副院长,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

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实体肿瘤双微体基因组与遗传资源》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存及多样性研究和双微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演讲题目: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的建立与应用

演讲摘要:自1993年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与国内外近10个实验室合作,通过EBV转化B淋巴细胞技术建立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同时参与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多样性细胞库。为进一步开展中国人群遗传特征、遗传学关系以及复杂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取之不尽的研究材料。

同时,研究室开展了对中国北方人群白内障、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神经精神疾病等北方地区常见复杂疾病遗传资源库建立和关联研究。

王伟业  主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美国M 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信息研究与信息化管理专家。

作为跨学科专业人士于2012年引进回国,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担任环境与儿童健康上海市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华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生物样本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985工程”生物样本库建设首席咨询专家,指导生物样本库建设。

目前研究重心以“平台化医学研究资源”为主导系统性地探讨临床资源应用于临床研究的模式和方法。王伟业领导的IT合作团队启动了几个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已经成功完成的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系统(BIMS系统)已经在多家样本库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另外,王伟业领导的两项信息化科研项目已经分别获得上海科委创新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经费支持,探索应用统一多方数据元素的方法和数据屏蔽技术,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和运作模式,促进国内国际合作研究以及是样本资源的共享建设,为生物样本库,尤其是相关信息化研究和发展领域的领军者之一。王伟业领导其团队随着国际领域发展趋势和需求,走在样本库建设发展的前沿。鉴于王伟业在生物样本库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引领作用,鉴于王伟业在生物样本库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引领作用, 近期获选以“与创新同行”为主题的“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

演讲题目:平台化医学研究资源的构建与设想

演讲摘要:生物样本起源于临床,目标是应用于临床研究,因此临床数据、生物样本和研究结果构成医学研究三大资源,多资源之间的协同和应用于临床研究是生物样本库核心,平台是资源协同与应用之间交流纽带,因此应以平台化的方式构建以样本库为中心的医学研究资源:(1)生物样本库的核心是生物样本和临床信息,需要全面的信息化运作和管理;(2)了解和认识疾病的临床特点是生物样本信息化的前提;(3)应用临床信息注释生物样本才能够准确地体现生物样本的生物活性;(4)信息质量是生物样本质量要素之一,决定了生物样本的应用广度和深度;(5)语义化(Semantic  Annotation)表达方式能够在逻辑和功能上反映生物样本的生物活性和信息流通;(6)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方法需要统一之后才能够整合与共享;(7)临床电子化病历信息是临床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利用电子病历信息招募样本人群是临床研究有效方法;(8)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分析需要结合临床信息才能够综合性表达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生物活性;(9)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Team-up)是开展临床研究的关键所在,(10)资源之间的协同需要通过技术在交流平台上的运作达到生物样本应用于临床研究。所以临床信息决定是否收集生物样本,生物样本质量决定是否能获得研究结果。

王彭 教授 北京重大疾病资源库管理办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常委,主持建立协和医院临床样本资源库,参与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临床样本资源库平台建设”项目;2013年起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生物银行”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2008年主持建立协和医院临床样本资源库;2009年起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常委;2010年作为牵头单位总协调人参与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临床样本资源库平台建设”项目;2013年起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生物银行”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演讲题目: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现状与思考

演讲摘要:北京市科委于2009年5月12日在全国率先发起了“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以下简称“北京生物银行”)项目。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共建”的原则,北京市科委委托首都医科大学做为项目主持单位,统一协调各疾病库承担单位的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工作,并请第三方CRO组织对疾病资源库的建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自2013年起,北京生物银行建设进入二期建设阶段。项目主持单位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组按照“统一标准、二级管理、第三方监督”的建设原则,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在统一的标准框架和共性技术平台支撑下···了解更多蒋立新  教授

蒋立新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临床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心血管生物样本资源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组专家。国际KDIGO血脂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委员会成员,全球慢性病合作联盟(GACD)管理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5项国家级课题PI,以及COMMIT、SHARP、THRIVE、REVEAL、FOURIER、ISCHEMIA等12项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区PI或项目总协调人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注册登记研究,药物遗传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等。

演讲题目:生物样本库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研究

吕有勇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所

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ICGC)科学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CCGC)秘书长。负责胃癌全基因组分析项目并积极推动生物样本规范化采集与第三方生物银行(BIOBANK)理念的确立和战略方案的实施。

目前,作为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CCGC)的协调人,参与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ICGC)研究,担任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负责胃癌全基因组分析项目并积极推动生物样本规范化采集与第三方生物银行(BIOBANK)理念的确立和战略方案的实施。

主要从事肿瘤基因组、蛋白质组和肿瘤生物学研究,胃肠肿瘤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的高技术研究;。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注重技术平台和跨学科研究体系的建立、并在实验室的开放和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注重发挥研究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并致力与促进临床与基础一体化研究模式的建立和科研成果转化。

演讲题目:基因组技术和生物样本与精准医学

演讲摘要:聚焦中国特色重大疾病的防控和诊疗需求,以科学技术问题为导向,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统筹整合大平台、大队列、大数据、大团队、多组学的集成创新发展,充分开发利用我国重大疾病和临床资源,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统一评价制定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指标、推出适合国情的国际化临床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或指南。

建立和完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的体制、机制,突破临床分型、治疗的客观指标等核心技术,全面提升疾病的长期疗效,促进我国的临床资源优势转换成为临床研究能力优势和诊断、治疗、分型的方案、产品或专利优势精准医疗的关键是以临床研究队列和生物样本为基础,强化诊疗和健康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特别是以基因组技术、云计算和智能分析为主要手段开展工作是核心问题。

李昊旻 博士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和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知识转化研究,所涉及领域包括了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医学数据和资源利用相关的医学语言处理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IH研究计划,相关的技术成果包括:面向临床环境的临床知识转化平台(http://www.cktp.org:8006)、在线癌症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TCGA4U (http://www.tcga4u.org:8888)、面向心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生物计算和知识库COPaKB(http://www.heartproteome.org) 。

演讲题目:生物医学研究协作网络

演讲摘要:在网络化时代,利用网络快速寻找到合适的协作研究者,并且快速构建出面向特定研究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工作流平台,来更加高效地完成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和发表论文成为了转化医学研究院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该网络的核心包括了快速匹配各研究者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各自生物样本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需求,也包括对于多变的工作流程和科研规范的快速适应的网络工作平台,这个平台为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机构、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高效、安全和符合伦理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关联服务,同时数据的共享也会更进一步促进相关的协作研究,更大规模的数据也可能带来新的知识发现。

刘雷 研究员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PI,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化医学部主任。2013年受聘于复旦大学。“十一五”期间主持和参与了多个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国家“863”项目, “十二五”承担了国家“863”“数字化医疗”项目。着重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在组学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生物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模拟,生物医学大数据整合与挖掘,临床决策支持,个性化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研发了一系列医疗卫生软件系统,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取得软件着作权20余项,申请专利6项。

演讲题目: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在精准医学中的作用

演讲摘要:大数据时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逐步转向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模式,利用海量的生物数据发现生命运行的机制,其中的关键是对生物大数据的解读和利用。应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组学数据与临床数据对转化医学研究会产生突破性的成果。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是转化医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平台和基础。精准医学旨在根据病人个体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特异性而制定个性化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预防方案,是具有颠覆性的医学新模式。每个人的基因组档案与健康档案应进行整合,个人样本产生的遗传变异数据、表观表达与健康、环境的数据整合,可以实现对个体的精准诊疗。国内很多的样本库目前还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储样本“仓库”,对样本的科学研究还显得非常的薄弱。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也不完善。建设科学高效的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将在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报告将从临床数据与样本库的建设、管理、应用、挖掘等方面阐述其功能与作用。

宋宇彤  总监 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

现任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样本部总监,上海生物样本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与国际生物样本库长期密切合作;参与撰写全球联盟(Global Alliance)的生物数据分享草案; 参与上海市临床生物样本库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际生物样本库课程英文教科书中国生物样本库概述的编写工作,并策划生物样本库唯一国际专业杂志“Biopreservation and Biobanking”亚洲编辑部的设立。受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委托,主持上海中心样本库和质控平台的建设与相关国际课题申报;与上海市生物样本库网络内的多家成员单位合作,推广的生物样本质控,并组织了上海市范围内多家医院的生物样本抽样质控工作;上海市重大疾病临床生物样本实体库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管理。

演讲题目:生物样本库发展中临床样本的应用及开发

演讲摘要:当下,生物样本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存和提供高质量的生物样本资源和数据以用于科学研究,。目前,国际上一些权威的专业机构(如:OECD、CAP、 ISBER和AFNOR等)陆续制定了生物样本库的最佳实践规范和指南来规范和提高样本保存的质量。作为上海重大疾病生物样本库的质控中心,上海生物样本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提供专业化的平台,协助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单位提高样本质量。同时,也将和各位与会专家们一起探讨生物样本的应用和行业开发方向。

孙孟红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组织库执行主任。从事肿瘤病理和肿瘤研究20余年。先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学习和工作。在乳腺癌分子病理学、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国人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和食管癌的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发表文章100余篇。2009年任现职后,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组织库样本进行了严格的病理形态质量控制、RNA/DNA/蛋白的质量控制的工作,历年在生物样本科学国际公认的行业领先组织“国际生物和环境样本保存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logical & Environmental Repository,ISBER”和ISBER亚洲分会的年会上交流,受到同行关注。

演讲题目:病理学在生物样本库中的重要性

张学军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学军,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美国皮肤科学会国际名誉会士;曾任亚洲皮肤科学会主席、安徽医科大学校长;担任SCI期刊J Invest Dermatol副主编,Bri J Dermatol、J Dermatol Sci、Ann Dermatol编委。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5年。长期致力于寻找疾病基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在New Engl J Med、Nat Genet、Nat Commun、Am J Hum Genet、J Invest Dermatol等发表SCI论文270余篇(通讯作者180篇)。主持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12项,主编国家医学本科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五、六、七、八版)、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和国家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第一、二版)等教材、着作40余部。

演讲题目: 精准医学的基础—寻找疾病相关基因

徐国彤  教授  同济大学医学院

973项目干细胞资源库和干细胞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徐国彤,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医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首席科学专家。

演讲题目:干细胞库与干细胞治疗应用

了解更多

张勇  研究员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

国际标准(ISO)生物技术委员会委员、“生物样本库和生物资源库”工作组联合召集人、“数据处理与整合”工作组联合召集人;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兼职教授;日本理化生物研究所访问科学家等。

2001年-2015年,华大基因期间,参与并领导了多项基因组等组学领域研究项目,在Nature, Nature Reviews Genetics,Science, Cell, PNAS等多个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在德国马普生化所博士后期间从事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2011年,负责筹建深圳国家基因库,在生物样本库、基因信息数据库、科研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和一系列合作项目。2014年,加入国际标准(ISO)生物技术委员会,组织和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国际交流。目前发表SCI文章65余篇,着作6部(主要为生物样本库、基因数据库、生物资源等),专利23件,地方标准3部。

演讲题目:生物样本库的春天:未来"医疗"系统下的重要组成之一

陈晋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领域有感染免疫、分子免疫、肿瘤免疫和分子诊断技术。 199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5毕业于复旦大学免疫学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赴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6转入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助理;在美期间主要从事分子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基因芯片为基础的大规模致病基因筛选工作以及Biobank项目的建立与维护等等。2010年至今就职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1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

目前主管上海肺科医院的样本库建设。

 
 
以上资料由艾科试剂:http://www.aikeshiji.com提供
首页| 帮助中心| 网站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公司简介|

成都博瑞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www.aikeshiji.com 艾科试剂版权所有

艾科试剂官方网址

蜀ICP备11026452号 危险品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电子营业执照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仅用于工业应用或者科学研究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