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CS:癌症不传染,但是癌细胞竟然传染
癌细胞在机体中会源源不断产生,而其中大部分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并杀灭,然而有些癌细胞会逃脱机体的先天监督系统,从而寻找生存和生长的“爱巢”;被癌细胞释放的多种因子会在肿瘤周围的区域中(肿瘤微环境)聚集,一旦达到一定量就会支持癌细胞的生长的增殖,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确定这些因子是否会影响肿瘤组织附近的正常细胞的功能。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ell Science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特拉华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癌细胞实际上可以促进附近的正常细胞变得具有癌性;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三维共培养系统来让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进行共生长,从而模拟机体内部的情况,研究者发现,癌细胞可以产生一种蛋白酶,该蛋白酶可以拆分一种来自正常细胞中的名为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细胞吸附分子,而蛋白酶的这种作用就消除了保护正常细胞外部环境的E-钙黏蛋白片段,这种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的特殊片段和正常细胞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分子世界相关,从而就会将正常细胞转化成为癌变细胞。
【2】张锋Science重大突破:攻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的主要障碍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Broad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改造了革命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大大减少了“脱靶”编辑错误。这一完善的技术解决了使用基因组编辑时面对的一个主要技术问题。
CRISPR-Cas9系统是通过对细胞的DNA进行精确地靶向修饰来发挥作用。借助于与靶位点序列相匹配的一段短RNA分子,Cas9蛋白可改变指定位点的DNA。尽管Cas9能够高度有效地切割它的靶位点,这一系统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一旦进入到细胞中,它可以结合并切割额外的非目标位点。这有可能会造成意外的编辑,完全改变基因表达或是敲除掉某一基因,导致癌症形成或其他的问题出现。

【3】Nature: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可给肠道细菌带来正能量
当糖尿病患者利用二甲双胍治疗时,其机体的肠道细菌的组分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在人类机体中有100万亿个细菌,其中大部分细菌都生存于机体肠道系统中,称之为肠道微生物群,我们利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分离生长,因为有些细菌对氧气并不耐受;过去很多年里在大量基于基因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已经可以非常容易地对肠道细菌的组分和功能进行分析了,而且肠道细菌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物质来以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
在疾病研究领域内,复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分和功能的改变,即肠道微生物群落生态失调都是一个重点研究的领域,然而目前研究者在这一块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同时研究者们也并没有意识到日常摄入的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潜在影响。基于上述原因,研究者就不可能确定哪种生态失衡和特殊疾病直接相关,同时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采取治疗措施来治疗相关的疾病。
【4】Cell:肠道微生物可诱导机体减肥以应对低温影响
暴露于低温下可以模仿运动的效应,从而保护机体抵御肥胖并且改善代谢健康,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日内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低温对机体的有益健康效益或许部分是通过肠道微生物介导的,低温会明显改变小鼠肠道中细菌的组成,而菌群的改变对于燃烧脂肪非常关键,同时还可以帮助改善葡萄糖代谢及减肥。
研究者Mirko Trajkovski教授表示,我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调节能量平衡来帮助我们机体适应环境,这对于我们开发新型方法来检测是否靶向作用某些类别的微生物就可以帮助抑制机体肥胖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肥胖中心的一种潜在的治疗途径就是促进机体棕色脂肪和灰棕色脂肪的形成,婴儿机体中含有较高水平的产热棕色脂肪来保护其抵御低温环境的影响,而近来科学家们也发现成年人机体中或许也会以灰棕色脂肪的形式来储存棕色脂肪,低温或者锻炼就会促进灰棕色脂肪的形成,从而燃烧机体储存的热量,保护哺乳动物抵御低温、肥胖以及代谢性障碍。

【5】PLoS Med:太可怕了!久睡,不运动会早逝
根据研究发现,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白天运动量少,尤其缺乏锻炼对人体可能非常不利。
今天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睡太多,坐的时间太长,没有足量的体育运动可能比没有这些不健康生活习惯的人早死的比例超过四倍。(一天坐的时间超过7小时, 运动过少定义为小于每周150分钟)。
“近年来增加的证据表明,坐的太久对你不好,睡眠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这是首次研究观察久坐与睡眠如何来共同作用。”主要作者Melody Ding博士说。
“我们的研究显示, 当我们做一些危险因素如饮酒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时,我们真的应该认真对待这些行为。”
【6】Cell Stem Cell:人类基因组3D图谱的大作用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DNA环的图谱,该DNA环包括了人类基因组的三维结构,而且可以调节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而染色体框架中基因和调节性元件的定位或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领航基因组研究,并且建立突变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
这种DNA环图谱可以允许科学家们预测正常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疾病发生中基因的异常调节情况,相比之前而言正确率提高了很多;为了调节基因表达,一种调节性的元件就需要同其靶向基因相接触,由于DNA已经成环,线性DNA中彼此距离较远的基因配偶体就会被带到一起;大部分疾病的突变都发生在调节性元件上,但如果一种看似很远的基因和调节性元件之间的关系并不为人所知,那么突变的数据就会被很有限地利用,而本文中绘制该图谱或许就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突变元件和其靶向基因之间的关联。

【7】Nature:细胞失忆或促进干细胞产生
成体细胞,比如皮肤或血液细胞,其都有一种特殊的细胞记忆,或者记录细胞如何从未定型的胚胎细胞进化到特殊的成体细胞;如今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新型基因,当该基因被抑制时就会有效地擦除细胞的记忆,使细胞被重编程更加敏感,进开始进行快速高效地重编程过程。
研究者Konrad Hochedlinger博士指出,我们开始这项工作,因为我们想知道为何皮肤细胞是一个皮肤细胞,而且为何其在第二天或者下个月,甚至是一年后不会改变其身份。人类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或者DNA蓝图,而且在机体发育期间基因被开关的方式可以帮助解释每一种成体细胞如何变化;通过操控这些基因并且引入新型因子,科学家们就揭示了成体细胞基因组休眠的部分,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重编程来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