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周一大文献带来是一篇刊登在Sci Transl Med的关于外泌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章。“Neutrophil-derived microvesicles enter cartilage and protect the joint in inflammatory ar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中性粒细胞衍生的微囊泡可以进入软骨并保护关节。在外泌体大热的势头下,他的诸多功能仿佛取之不尽的宝藏,而这篇文献又发现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来一睹究竟。
摘要:微囊泡(MVs)通过转移细胞的脂质和蛋白成分到靶细胞作为细胞之间通讯的新机制出现,但其在疾病中的功能才刚刚开始被研究。我们发现,中性粒细胞来源的MV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浓度与血浆浓度相比有所升高。关节液MVs过表达消炎、抗炎蛋白膜联蛋白A1(AnxA1)。TMEM16F是一种脂质爬行酶,在微囊泡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而TMEM16F缺陷小鼠当经受炎性关节炎时软骨损伤可加重。为了明确MV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探索以MV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的可能性,我们在啮齿类动物模型和人类原代软骨细胞中检测了免疫细胞来源的MVs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外源性中性粒细胞来源的AnxA1阳性的MVs激活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通过减少压力适应的自我调节因子IL-8和前摘要:微囊泡(MVs)通过转移细胞的脂质和蛋白成分到靶细胞作为细胞之间通讯的新机制出现,但其在疾病中的功能才刚刚开始被研究。在活体实验中,关节内注射AnxA1(+)MV可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软骨退化。接受过继转移的中性粒细胞的关节炎小鼠的软骨基质中显示出大量的MVs,表明是MVs而非中性粒细胞自身穿透软骨。通过MVs相关的AnxA1与其受体FPR2/ALX互作模型的机制研究显示两者相互作用,从而使软骨细胞TGF-β产生增加,最终引起软骨的保护。我们猜想,MVs可以作为一个独特的治疗策略,要么通过直接或者装药的形式用于保护与软骨退化相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