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以色列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28名实验对象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姿势上厕所,一种是普通的坐便式,一种是蹲坐在特制的迷你马桶,另外一种是古老的蹲坑式。
结果表明:蹲坑式平均耗时50秒,且实验对象认为便便过程很舒爽。而坐便式如厕平均耗时130秒,而且实验对象表示意犹未尽(表情真是可爱屎了)。因为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不是为坐着上厕所设计的,在坐姿状态下它没法完全打开出舱口。不管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肠道外围都有一块肌肉像套索一样包裹着它、向一个方向牵引着它,这就产生了一道弯曲的折痕。这种类似于弯曲扣锁的机关可以为肛门括约肌减轻不少负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花园里浇水用的橡胶管。浇水的时候突然不出水了,多半是管道的哪个地方打了个结,只要把打结的地方撸直,过不了多久水管就又通了。
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就是蹲着大便的,这也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势。但是仅仅因为我们的祖先是这么排便的,就能证明蹲着上厕所更利于肌肉放松、排便畅通?当然不是。
日本研究人员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们让实验对象吞下一些荧光试剂,然后用不同的姿势上厕所,同时接受X光照射。实验结果如下:一、没错,在蹲坑状态下,肠道确实变得笔直,排便通畅彻底;二、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为科学献身的人,吞下荧光剂不说,居然还能忍受拉荧光粑粑时让人全程X光跟拍!我不得不说,这两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便秘集中的地方都在用坐便器!
痔疮和肠道内憩室这样的肠道疾病,还有便秘,似乎只集中爆发于那些习惯用坐便器的国家。肌肉组织松弛并非罪魁祸首,原因另有所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发病的原因是肠道受到的压力过大。有些人在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就会绷紧腹肌,有时绷了整整一天自己还对此毫不察觉,痔疮自然不愿意待在压力过大的地方,还是溜到身体外面轻松自在。同理,肠子内部的组织如果不堪压力也只好向外边跑,于是肠壁上冒出一个个灯泡状的外翻小瘤子,就形成了肠内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