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摘自www.sciencemag.com)
2016年3月9日 讯 /aksj /--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取消限制科学发展的各种繁琐的政策,希望创新能够解决经济下滑的问题。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中国在"十三五"计划中的经济发展给出了宏观的计划。其中主要包括加强科学发展(今年这方面的投入将达到27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降低科学家们的政策门槛;以及限制碳与其它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水平。
"创新是中国发展策略的核心,也是其源动力",在为期两天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这样说道。他宣布,具体的相关政策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发布。新华社指出,李克强总理讲话中使用"创新"这一词汇达到61次之多!相比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出一倍。
"五年计划"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发展框架,本身没有具体的预算。实际上,一些项目具有着由现行的地位,比如建立国家自然科学中心、航天航空计划以及建造高速铁路与公路网等等。中国政府的新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研发方面的支出将占到GDP的2.5%,相比2014年的2.05%增长不小。
中国科学家们对这一政策都十分欣喜,但还有可能存在未知的细节问题。"政府总是有很多大计划,但由于目前经济发展处于不确定的解决,我们还需要注意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政策的贯彻是很重要的"。来自卡耐基-清华全球政策研究中心的气候与能源分析师Wang Tao说道。
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下滑至6.9%,政府预计的GDP增长率在6.5%-7.0%之间。从李总理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方面希望科技与基础建设投资能够成为不依赖手工业与重工业的新型经济发展动力。
未来的5年计划主题包括燃气涡轮引擎与飞机、神经与遗传学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以及深海探索。中国航天项目的官方人员称,2020年将会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大数据、高科技媒体设备、云计算也被列为重点项目。李总理声明将对重点项目的公司跟企业实施征税优惠政策,而且对于研发方面的政策限制也将减少。

该计划也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但这一方案能否相比现行措施能有不一样的效果还不得而知。2020年,政务希望能够降低15%的能源消耗以及18%的碳排放。
中国在应对环境问题时,具体治理目标已经锁定在水、空气与土壤方面。"经过长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重点关注的问题"。厦门市城市环境研究所的主任Yong-Guan Zhu说道。他认为应当在具体措施中加入建造国家土壤监督系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