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离中国高考不足100天,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火遍了微博圈,话说,年年都有高校招生工作的红头文件通知,为什么偏偏今年就火了呢?原因,就藏在下面这张图中!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截图
中国人对考试向来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竞争残酷而激烈,可以说,那几张卷子的分数决定了考生的本科院校、社会起点高度,从而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未来发展走向。
所以,高考防作弊的力度也让大家非常关注,以往各个考点采用二代身份证、现场采集照片,老师现场确认考生等等措施来杜绝,但替考作弊事件屡禁不绝,教育部也是煞费苦心,今年就新加了一条"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

相信大家对指纹识别应该不陌生,在谍战片中,主角想要进入某个地方,必须先获取某位高层的指纹,虽然获取指纹的方式破费周折,但只要取到,就可以将其复制在薄膜上糊弄指纹验证的门禁,甚至更为简单粗暴,只要你有那根手指就可以了,因为指纹识别仪是根据指纹具有"人个不同,终身不变"的特点,扫描手指指纹凹凸不平的文型,通过不同的光学或者电流电阻信号将其记录,验证时提取比对正确即可。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脊线和谷线能产生不同光电信号
但是,指静脉识别确是无法复制的。相比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有更高的准确率和防伪能力。
换句话说,除非是本人,不然你无法糊弄过那台识别机器,因为指静脉进行身份确认时,获取的是手指活体时才存在的图像特征,在非活体状态,指静脉系统无法识别,从而也无法造假。

指静脉识别仪
同时,指静脉识别采用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CMOS图像传感器捕捉手指皮下静脉的散热光,修正因手指不同位置造成的误差后,根据该二维图像识别身份。所以,即使手指表面干燥、潮湿、过脏、受伤、破裂均不会影响其工作,而这些却会影响指纹识别仪正常工作。同时,由于静脉分布及其难以伪造(有过一次输液,多次挨针的输液经验的同学应该非常能体会这一点),肉眼无法看到手臂的静脉的详细分布,更不用说含有丰富静脉毛细管的手指了,因此,指静脉是一种安保级别非常高的安全生物测量识别装置。
据中新网记者报道,为防替考"枪手",去年内蒙古教育部门就已经实施了指静脉验证,高考考生们须全部通过指静脉验证才能入场参加考试。
随着近年来高考作弊事件频频爆出,加大对高考作弊惩罚力度已成为社会共识,去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全国研究生考试、普通高考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这是我国首次颁布高考作弊入刑的法律。
此次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引入也是高端生物技术转为民用的成功尝试,就像1946年诞生的ENIAC转为民用后迎来了计算机时代一样,精准医疗、基因编辑技术、CAR-T治疗···这些生物专业名词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我们密切联系,未来,生物技术也必将持续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