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吃饭的时间能够起到调节体内生物钟的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摄入食物的时间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
虽然此前研究已经发现营养、代谢以及生物钟之间的关系,但这一研究补充了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
来自英国Surrey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吃饭时间的改变不会影响主要的机体生物钟的变化,比如我们睡觉的时间,但缺失会引起我们体内血糖水平的循环。
(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延迟5小时吃饭将会造成体内血糖周期5个小时的推迟,这可能是由于我们代谢方面的节律的变化所导致的,而大脑的主要调控元件并没有参与其中”。
我们虽然将“节律”笼统地称为机体的生物钟,但实际上我们身体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调控系统,这些系统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光线等等,而“关键”调控系统则由下丘脑的一群特殊的细胞所控制。研究者们希望寻找机体中其它地方存在的,相对“次要”的调控系统。
研究者们招募了一群志愿者进行为期6天的特殊时间饮食的控制实验,并且再此基础上推迟了5个小时的饮食时间,维持了另外6天。之后,志愿者们被要求在37个小时之内保持清醒,期间只有少量的零食以及微弱的光线,研究者们以此检测了他们的生物钟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饮食控制下,志愿者的主要生物节律标志,例如疲乏感、黑色素以及肌醇的水平等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他们的血糖水平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另外,一类重要的生物钟调节元件PER2的表达水平也出现了变化。
当然这一研究样本数量很小,因此该实验结果只能提供一定的指向性。然而,研究者们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帮助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快速重新调节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