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至31日,首届“功能蛋白质组学前沿技术与农业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圆满举办。此次论坛由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Abmart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功能蛋白质组学在农业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突破,探讨农业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发展路径,促进蛋白质组学这一最新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盖钧镒院士:“欢迎、祝贺、期盼”,寄语中国未来农业生物技术发展
盖钧镒院士为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遗传育种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盖院士表示,当前中国的生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在新技术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在基因组学成果的基础上,功能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新领域也在蓬勃发展。然而,目前的技术发展仍然存在瓶颈,即仪器、试剂、抗体等科研必备的物质基础还不够完善,高新技术尚未在国际上确立领先地位。盖钧镒院士殷切地指出,希望科研单位能够和新技术企业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使我国农业产业和蛋白质组学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大会在盖钧镒院士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中隆重召开。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校长丁艳峰教授:大会的源起和初衷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校长丁艳峰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开场支持嘉宾,介绍了本次大会的源起和初衷,作为联合举办的主要发起人,丁教授对于本次会议寄予厚望。南京农业大学和艾比玛特的强强联合对于蛋白质组学在中国农业产业的应用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解析植物病害发病机制,阐释植物免疫机理
本届论坛首位嘉宾为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他发表《破解病原菌治病机理构建作物持久抗病性》的主题演讲,介绍近年来在植物免疫、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突破。王源超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教授多年来从事大豆病害防治工作,并且深入农业生产,对农业基础科研和应用都拥有丰富的一线经验,真正实现了地把“农业科研做到了土地上”。王教授介绍,植物疫霉菌因致病性强、变异迅速,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王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解析了疫霉菌致病蛋白XEG1、诱饵蛋白XLP1、植物免疫防御相关蛋白GIP1的互作关系,生动翔实地演绎了植物世界的军备竞赛,为植物免疫学和农业科研作出了重要突破。

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从传统到现代,“蚕宝宝”的产业蜕变
夏庆友教授担任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夏教授牵头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研究标志性的“三部曲”工作。
夏教授介绍了家蚕的生活史和数千年的驯化历史。夏教授表示,我国养蚕业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农业技术,然而在科研方面一直较为欠缺。夏教授及团队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测序工作,并且通过对家蚕和野蚕基因组的比较,发现了三百多个“驯化基因”。继基因组研究之后,夏教授的团队还利用了质谱及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研究了关于家蚕各种性状的蛋白。在产业转化方面,夏教授还应用了基因编辑技术,改变蚕丝的机械性能,使其利于吸水,使其在生活中更加利于应用。

Abmart创始人孟逊教授:抗体民主——千物种抗体组
孟逊教授为Abmart创始人兼CEO,“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07年创办了Abmart公司,迄今参与、开办了4家生物技术公司,融资超过一亿元。
Abmart是一家专注于抗体生产的公司,经过多年的苦心研发,已经完成了高效、快速、高质的抗体生产线搭建,孟逊教授借用了福特公司生产线的例子,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优化,让中国的科研、工业、医疗应用领域拥有价格低廉、高质高效的抗体生产服务。
孟逊教授提出的“抗体民主”,是指Abmart研发的单克隆抗体组技术平台,能够实现针对一个物种的整个蛋白组的单抗研发,制成高密度的抗体芯片后,就能够成为高通量、高效率的功能蛋白组研究工具。目前Abmart已经为家蚕、棉花、桃子等物种开发了多个抗体组,并且在肺癌、食管癌中筛选到多个特异性抗原和ADC靶标。
孟逊教授表示,未来Abmart将致力于推动“1000个农林牧渔物种”和“100个重大疾病”的抗体组计划,实现“抗体民主”,为人类疾病和农业科学研究带来新突破。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深入浅出剖析蛋白质组学前沿技术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是中国人类蛋白组组织主席,质谱学会常务理事、国家973、86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蛋白质组学、生物质谱技术和糖组学等,在质谱技术方向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紧扣本次大会的主题,杨芃原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前沿技术。蛋白质组学是一门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内蛋白质动态变化、表达水平、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揭示功能的新兴学科。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生物质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杨教授表示,质谱技术结合抗体技术,尤其是Abmart研发的抗体芯片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蛋白质定位和互作,极大地推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贺岩:深度解析玉米果穗脱水与机收性状遗传基础
贺岩教授是近年来回国的新晋的科研新星,目前供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是国家973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专家。贺岩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玉米果穗脱水与机收性状遗传,以及玉米减数分裂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
贺岩教授表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大规模工业化机收是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实现大面积高产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推广的玉米存在籽粒脱水慢、收获期含水量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机收。贺岩教授课题组通过数量性状定位(QTL)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影响果穗脱水效率的多个性状,并克隆出多个关键基因,为我国加快育成便于机收的玉米优良品种奠定了分子基础。

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郭研:解析多重组学技术整合分析新趋势
郭研博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目前担任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基因组学分析设计部门的主任,已经加入Abmart负责生物信息学的研发。
郭研博士是一位非常高产的生物信息学家,近年来独立以及联合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其中不乏CNS级别的高分文章。郭研博士首先从科研需求出发,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选题、分析、写作、投稿等科研方法,受到了在场学生和同仁的一致好评。然后,郭研博士介绍了近年来从事的多重组学网络化分析研究。过去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大数据学科的研究相对割裂,而实际上通过网络化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揭示更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网络机制。此外,郭研博士还将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分析、整合数据,以期获得更大的突破。

Abmart功能蛋白质组学平台总监孙卫宁博士:抗体组——功能蛋白研究利器
孙卫宁博士是Abmart功能蛋白组平台总监,比利时根特大学植物遗传学博士。在加入Abmart之前,一直担任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孙卫宁博士详细地介绍了Abmart的王牌产品——抗体组业务。抗体组是一个创新性、突破性的组学技术平台,是一个在Abmart抗体流水线的支撑下搭建起来的,能够让蛋白质功能研究突破材料工具的限制,更富深度、更具广度的研究平台,抗体组技术将会对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挥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抗体组技术能够在功能蛋白组学、蛋白组水平的群体关联分析、复杂分子调控网络、多组学联合分析等基础研究中展开应用,并且能够在农业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品种选育、病害监控、状态监控等。
孙卫宁博士通过不同桃子品种的全抗体组研究等详细案例,介绍了抗体组在农业科研方面的具体应用,为各位同仁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意见。

翟虎渠教授:圆满闭幕,砥砺前行
本次大会邀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前院长翟虎渠教授致闭幕词。翟虎渠教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遗传育种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
翟虎渠教授风趣地表示,这是他十几年来“首个全程参加”的学术会议,可见其精彩纷呈。翟教授充分肯定了抗体组技术在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指出科研要与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充分转化为农业产业效益,为国计民生服务。翟教授对抗体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殷切期盼Abmart这样的新型生物技术公司能够创造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并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
翟教授亲切地将本论坛命名为“紫金论坛”,期盼明年大会能够吸引更多的同仁参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展望未来,抗体组技术引发热烈讨论
本次大会聚焦的核心是由Abmart公司精心研发的抗体组技术,经过孟逊教授对“千物种抗体组”计划的宏观描绘,以及孙卫宁博士对于抗体组具体介绍后,会场反响十分热烈,大家纷纷讨论未来如何将抗体组技术应用到科研工作中。
抗体一直是制约农业科研发展的主要问题。当下,极为有限的抗体品种数量、有效性难以保证的抗体质量和繁多的农业物种构成了农业科研的一个主要矛盾。而抗体组技术能够在短期内构建单一物种的全蛋白组抗体库,可以快速进行蛋白功能研究,如蛋白表达变化和互作。此外,结合其它组学数据,可以让研究人员系统性地解决基因转录调控、蛋白表达、定位、翻译后修饰以及代谢产物调控等全组学问题。
农学是产学研结合极为密切的一门学科,除了满足科研上的需求之外,抗体组技术还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远大前景。孙卫宁博士在报告中例举了一项典型应用:市面上存在质地坚硬、便于保存运输的桃子,以及质地柔软、不易保存的桃子。前者更加利于运输和销售。因此通过抗体组技术,筛选到二者的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探索机制和品种改良,能够极快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此外,抗体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帮助寻找分子育种的候选靶标和标记,有助于快速、高效、准确寻找候选改造基因。除了改造品种,抗体组芯片可以通过实时检测蛋白表达,随时监控动物健康、疾病状态、预测植物作物产量和病害预警等,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热烈的讨论中,首届功能蛋白质组学前沿技术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圆满闭幕,期待来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