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甲双胍在抗衰老研究中不断暂露头角,科学家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果。今年7月,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Nir Barzilai教授向FDA提交申请,希望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二甲双胍抗衰老的效果。
12月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现在已批准该项临床试验。科学家认为,最好的抗衰老候选药物是二甲双胍。它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服用它每天仅需花费10便士(约合15美分)。
这项名为“用二甲双胍对抗衰老”的临床试验计划于明年冬天在美国开始。目前,来自多家机构的科学家正在筹集资金并招募3000名年龄在70岁到80岁之间、患有或今后有可能患有癌症、心脏病和痴呆症的老年人。华盛顿大学Matt Kaeberlein认为Barzilai的研究计划是合理的。虽然动物试验中发现,其他药物的抗衰老效应更强,但是二甲双胍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是重要的基础。
近期发布的10项抗衰老研究
一直以来,抗衰老和长寿相关的研究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界也一直在为实现人们美好的愿望努力着。除了上述振奋人心的二甲双胍抗衰老临床试验外,近期各国的研究人员也发布了很多相关的成果。以下为大家盘点近半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
1.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家或发现长寿基因(12月1日)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catabolism is a conserved regulator of physiological ageing

从来自三个不同生物的4万个基因中“大海捞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JenAge联合会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与生理老化相关的一些基因。如果你能影响其中的一个基因,就可以延长实验室动物的健康寿命——甚至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这一重要的研究工作发布在12月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2.Molecular Psychiatry : 新研究发现能延缓痴呆症的基因,将发病年龄推迟十几年(12月1日)
APOE*E2 allele delays age of onset in PSEN1 E280A Alzheimer’s disease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有9个基因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有关,其中有的基因可将发病年龄推迟十几年。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减缓此病进程的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日的《分子精神病学》期刊上。
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毛里西奥?阿科斯-布尔戈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哥伦比亚的一个5000人大家族进行了研究,家族成员中有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这一大家族人数众多,且生活区域较为集中,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研究小组排除环境等因素,集中考察遗传因素对家族成员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影响。经过筛查,研究人员分离出9个与此相关的基因,有些基因能推迟发病多达17年,有的则会加快病情发展。
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对实验小鼠有抗衰老效果
无独有偶,11月,据外媒报道,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人员在对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J147进行试验时,意外地发现该药物在实验小鼠上具有抗衰老的效果。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后发现,这种药物不但能有效帮助老年人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同时能让小鼠变得更年轻。
研究人员认为年老是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最大风险因素,因此针对这一原因开发J147药物并在迅速老化的实验小鼠上进行试验。摄入J147的小鼠相较于其他的小鼠出具有更好的认知和更敏捷的动作,同时脑部炎症减轻,能量代谢得到改善,氧化脂肪酸水平也和年轻小鼠一致。
这项研究的作者Antonio Currais表示,完全没有预料到J147会具有抗衰老效果,根据一些生理参数,实验小鼠摄入药物后确实更年轻了。不过这项药物对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真正效果要在进行临床试验后才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