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5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和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医药经济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在2015年规范药品研发行为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扎实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升中国制造药品质量。
审评提质增效,以临床疗效为导向
为解决当前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中存在的药品注册申报积压严重、一些创新药品上市审批时间过长、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2015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召开全国会议进行宣传贯彻和动员部署;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10个配套文件,改革初显成效。
记者在会上获悉,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完成审评任务9394件,比上年增加90%,解决注册积压初见成效。
此外,还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制定了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提出了10种优先审评的情形、程序和工作要求。按“特别审评程序”批准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新药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世界首个手足口病预防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生产上市,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审评、醋酸阿比特龙片等肿瘤用药的上市审评。44个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创新审评审批,已批准9个创新产品,国际领先的国产乳腺CT设备获批上市。
据悉,为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下一步将在强调药学、工艺、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保证上市药品的临床疗效。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审评制度、项目经理人制度、审评员与申请人会议沟通交流制度、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审评资料公开制度等改革措施,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评制度。
着力研究建立更加独立的药品审评机构,全面承担药品审评职责,并赋予相对灵活的人事、劳资、财务管理权和特殊政策,保证权